Posted in

清水餐廳:嚴選十家必訪名店與秘笈分享

發佈時間: 更新時間:
清水餐廳


走了這麼多地方,吃了這麼多菜系,有時候最惦記的,反而是台灣那股子食材本色的味道。你們懂嗎?就是那種不加過多調味雕琢,吃得出魚肉鮮甜、蔬菜清香的料理。這種追求,在台灣有個很貼切的名字——清水風格。這種風格不是淡而無味,而是像山泉水一樣,看似平淡,卻能最直接呈現食材的精華。我自己這些年跑遍台灣大街小巷,發現真正能將清水料理精神發揮到極致的餐廳,就像隱藏的寶石,需要一點耐心挖掘。

為什麼我這麼執著於尋找清水餐廳?大概是幾年前在澎湖的一次經歷吧。朋友推薦一家海邊小店,說漁獲直接從港口送來。那盤清蒸小卷,端上來只有一點薑絲、米酒香氣,入口那個脆甜啊,彷彿帶著海風的鹹鮮直接衝擊味蕾,完全不需要任何醬料。老闆只是笑笑說:”今天的魚仔好,無須加啥米!” 那種被食材本身感動的經驗,讓我對清水餐廳的追求一發不可收拾。

這種純粹,恰恰是很多台式熱炒或重口味餐廳無法取代的價值。你知道那種吃完一頓飯,食材原味被醬料淹沒的感覺嗎?嘴巴裡只剩鹹辣或甜膩。清水餐廳的魅力,就在於它讓你記得食物的本真

當然啦,找清水餐廳也得有點門道。不是掛著”清蒸”、”水煮”就一定是。我踩過的雷也不少。有一次在台北東區一家標榜”健康原味”的店,點了清蒸魚,結果魚肉軟爛無彈性,明顯不新鮮,靠著淋上的醬油膏才勉強能吃。

旅人嚴選:十家值得專程探訪的清水餐廳

  1. 膳馨民間創作料理 (台中市西區存中街161號)

    營業時間: 11:30–14:00 / 17:30–21:00 (週一公休,記得訂位!)

    價格區間: NT$450 – NT$1200 / 人 (單點、套餐皆有,套餐更能體驗精髓)

    必點菜單: 經典菜脯蛋 (蓬鬆濕潤,蛋香濃郁)、樹子水蓮 (脆嫩爽口,樹子甘醇提味)、清蒸午仔魚 (時令魚種,肉質細嫩如豆腐)、老菜脯雞湯 (溫潤甘甜,陳年風味迷人)

    旅人評價: 這家是我心中現代清水餐廳的代表作。環境雅緻舒適,帶點文青感(但價格也反映在環境上)。菜色在保留傳統風味的基礎上,做了細緻的調整與精緻化。那道菜脯蛋,是我吃過最完美的版本,蛋香、菜脯鹹香、蔥花香融合得天衣無縫,口感蓬鬆得像舒芙蕾。樹子水蓮的火候也精準,清脆不軟爛,樹子賦予了恰到好處的甘美。至於清蒸午仔魚,端上來時,魚皮緊繃閃亮,魚肉雪白,筷子輕輕一撥就散開,沾點盤底的醬汁(通常是醬油混合魚露和一點蔥油),鮮味直衝腦門。他們的老菜脯雞湯也是招牌,湯色清澈卻滋味深邃,陳年老菜脯的韻味醇厚,喝下去暖胃又暖心。雖然價格在清水餐廳中算中高,但從食材品質到烹調技藝,都讓人覺得物有所值。適合帶長輩或特別想吃頓講究清水料理時前往。

  2. 東方龍台灣古味料理 (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四街57號)

    營業時間: 11:30–14:00 / 17:30–21:00

    價格區間: NT$400 – NT$900 / 人

    必點菜單: 魷魚螺肉蒜鍋 (經典酒家菜湯頭清甜)、白灼鮮蝦 (新鮮就是王道)、鹹冬瓜蒸肉 (下飯神器,鹹香甘鮮平衡)、麻油松阪豬 (麻油香氣足,豬肉彈牙)

    旅人評價: 充滿濃濃古早台味的清水餐廳!裝潢復古懷舊,很有台灣辦桌的氣氛(有時會比較熱鬧)。我喜歡他們的魷魚螺肉蒜鍋,湯頭清澈卻集合了魷魚乾的鮮、螺肉的甜、蒜苗的香,冬天來一鍋超滿足。白灼鮮蝦是檢驗清水真功夫的基礎題,他們選蝦新鮮,蝦肉飽滿彈牙,蘸點蒜蓉醬油就夠了。鹹冬瓜蒸肉是古早味的極致,鹹冬瓜的獨特甘鹹味完美滲透絞肉,鹹香下飯卻不死鹹。麻油松阪豬則展現了麻油煸薑的香氣,松阪豬肉片處理得脆口不油膩。整體來說,菜色道地,份量足,口味比較家常但很到位,適合家庭聚餐或朋友想體驗傳統台菜風情。價格相對親民,CP值高。

  3. 阿霞飯店 (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84巷7號)

    營業時間: 11:00–14:00 / 17:00–21:00 (週一公休,名店請務必預約!)

    價格區間: NT$600 – NT$1500 / 人 (經典菜餚份量較大,適合多人分食)

    必點菜單: 紅蟳米糕 (招牌必吃,蟹膏鮮香米糕入味)、烏魚子 (冷盤名物,厚切香氣足)、清蒸石斑 (展現食材與火候功力)、蝦棗/蟳丸 (傳統手路菜)

    旅人評價: 台南的台菜聖殿!雖然名氣響亮,但他們的清水料理底蘊非常紮實。紅蟳米糕是鎮店之寶,紅蟳(紅𫊻)的鮮美蟹膏完全滲入粒粒分明的米糕裡,蟹肉飽滿,視覺味覺雙重享受。烏魚子厚切炙烤,香氣濃郁逼人,配上白蘿蔔片和蒜苗,是經典的奢華冷盤。他們的清蒸石斑(或當日新鮮魚獲)是考驗功力的菜色,蒸得恰到好處,魚肉鮮嫩多汁,醬汁僅用以醬油為基底調和的簡單淋汁,更能凸顯魚的鮮甜本味。蝦棗蟳丸則是古早味手工菜的展現,真材實料。阿霞的環境是傳統酒樓式,價格不斐,部分菜餚等待時間較長 (尤其是紅蟳米糕),但作為體驗台南頂級台菜與清水技法的代表,絕對值得一試。建議多人共享才能多點幾道經典。

  4. 明福台菜海鮮 (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37巷18-1號)

    營業時間: 11:30–14:00 / 17:30–21:00 (週日公休,預約困難名店!)

    價格區間: NT$1000+ / 人 (單價高,部分菜餚需預訂)

    必點菜單: 一品佛跳牆 (湯清味醇,用料頂級)、清蒸海上鮮 (時令活魚)、紅𫊻米糕 (與阿霞齊名)、油條鮮蚵 (酥脆油條搭鮮嫩蚵仔)

    旅人評價: 台北台菜界的傳奇老店,隱身在巷弄裡。這裡的清水料理風格傾向極致精緻頂級食材。最有名的一品佛跳牆顛覆想像,湯頭極其清澈卻滋味濃郁複雜,各種頂級食材的原味都融在湯裡,毫無混濁感,堪稱清水料理的最高境界之一。清蒸海上鮮選用當日最好的活魚,簡單清蒸,魚肉的鮮嫩度和熟度控制精準無比。紅𫊻米糕也是招牌,水準極高。油條鮮蚵則展現了另一種風味平衡,酥脆的老油條吸附鮮蚵和滑嫩豆腐的湯汁,口感豐富。明福的環境樸實無華(甚至有點老舊),服務也算不上殷勤(很忙碌),價格高昂且一位難求。但對於追求頂級台菜、體驗清水技法如何演繹奢華經典的饕客來說,這裡是朝聖之地。務必提早預約並確認當日招牌菜。

  5. 雞家庄 (台北市中山區長春路55號)

    營業時間: 11:00–21:00

    價格區間: NT$400 – NT$800 / 人

    必點菜單: 白斬雞 (招牌!皮Q肉嫩帶凍)、麻油雙腰 (腰花雞佛,麻油香氣足)、雞油飯 (靈魂拌飯)、蛤蜊絲瓜 (清甜代表)

    旅人評價: 專精於”雞”料理的台菜館,把清水精神集中在雞肉的純粹美味上。他們的白斬雞絕對是台北頂尖水準,選用閹雞或土雞,肉質緊實有彈性,雞皮透亮Q彈,皮下凝結著美味的膠凍,簡單蘸點特調醬油膏或豆腐乳醬,雞肉的鮮甜完全展現,是檢驗清水餐廳基本功的絕佳菜色。麻油雙腰(腰花+雞佛)麻油煸得香而不焦,腰花處理得脆嫩無騷味。雞油飯看似簡單,卻是用雞油和雞汁精華拌煮,香氣撲鼻,是白斬雞的最佳搭檔。蛤蜊絲瓜則是清甜系的代表,絲瓜軟嫩,蛤蜊肥美,湯汁鮮甜。價格合理,環境較為傳統擁擠,但為了那一口完美的白斬雞,絕對值得一訪。是體驗清水餐廳如何專注單一食材並做到極致的好地方。

  6. 山海樓 手工台菜餐廳 (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二段94號)

    營業時間: 11:30–14:30 / 17:30–22:00

    價格區間: NT$1500+ / 人 (主打套餐,精緻路線)

    必點菜單: 山海珍寶盒 (豪華前菜拼盤,視覺震撼)、古早味炒米粉 (香氣十足,用料講究)、手路菜如布袋雞、金銀燒豬 (需預訂)、季節蔬菜 (選用有機或契作食材)

    旅人評價: 永豐餘集團旗下的頂級台菜品牌,走精緻復古路線。這裡的清水風格展現在對食材源頭的嚴選和古早手工技法的復興上。餐廳宛如一座微型台菜博物館,環境優雅考究。山海珍寶盒是必點的前菜組合,包含烏魚子、手工香腸、肝花、蝦棗等精緻小品,擺盤如藝術品,味道也皆在水準之上,展現了清水食材的原味魅力。古早味炒米粉是我吃過最”乾淨俐落”卻極香的版本,乾爽不油膩,配料豐富。他們的手路菜(如布袋雞金銀燒豬)需要預訂,工序繁複,是重現消失味道的功夫菜。季節蔬菜強調使用有機或契作農場的優質蔬果,簡單烹調就很美味。山海樓的價格非常高,定位近似於Fine Dining的精緻台菜,服務和環境都是五星級水準。適合特殊節日慶祝或想體驗頂級精緻化清水餐廳的客人。味道講究,但部分傳統口味可能會因精緻化而顯得稍微溫和。

  7. 茂園台菜餐廳 (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185號)

    營業時間: 11:30–14:00 / 17:30–21:00 (週一公休)

    價格區間: NT$500 – NT$1000 / 人

    必點菜單: 白斬雞 (品質穩定,皮脆肉嫩)、煎豬肝 (外酥內嫩,醬香迷人)、扁魚白菜滷 (湯鮮味醇,古早好味)、花菜乾炒肉片 (鹹香下飯,特色食材)

    旅人評價: 台北老字號台菜名店,深受在地人喜愛。這裡的清水料理風格更貼近經典家常,沒有過多花俏,但火候和調味精準到位。白斬雞是招牌,水準穩定,雞皮爽脆,肉質鮮嫩多汁。煎豬肝令人驚艷,豬肝切得厚薄適中,外層煎得帶點焦香,內部卻保持著粉嫩的熟度,醬汁鹹甜適宜,是極考驗火候的經典菜。扁魚白菜滷湯頭看似清淡,卻充滿扁魚的濃郁海味和白菜的甘甜,冬天喝一碗超暖胃。花菜乾炒肉片則用了客家特色的花菜乾,帶著獨特的發酵香氣,鹹香夠味,非常下飯。茂園環境較為樸實,用餐巔峰時間人聲鼎沸頗為熱鬧(有時甚至覺得吵),價格合理,是體驗台北地道、不刻意精緻化卻功力深厚的清水餐廳好選擇。記得預約!

  8. 青葉台菜餐廳 (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105巷18號)

    營業時間: 11:00–14:00 / 17:00–21:00

    價格區間: NT$600 – NT$1000 / 人

    必點菜單: 菜脯蛋 (厚實鬆軟,經典好味)、白切三層肉 (蒜蓉醬油絕配)、清蒸鱈魚 (新鮮細嫩)、魷魚螺肉蒜 (湯頭清甜)

    旅人評價: 同樣是台北歷史悠久的台菜代表之一。相較於其他老店,青葉的環境稍微典雅一些(老派典雅感)。這裡的清水料理給人一種穩重紮實的感覺。菜脯蛋是必點,厚度驚人,口感蓬鬆柔軟,蛋香濃郁,菜脯鹹香點綴得恰到好處。白切三層肉選用肥瘦勻稱的部位,煮得軟嫩不油膩,搭配蒜蓉醬油膏最能吃出豬肉的甜味。清蒸鱈魚(或其他時令魚)也是水準之作,火候控制得宜。魷魚螺肉蒜同樣是招牌湯品,湯頭清甜,用料豐富。青葉的菜色口味比較穩定,不會有太突兀的驚喜(或驚嚇),是相對安全、可以吃到標準以上經典清水台菜的選擇。服務維持老店的特色,價格中等偏上。適合帶初次嘗試台菜的客人或需要穩妥用餐體驗的場合。

  9. 豐原清水排骨麵店 (台中市豐原區中正路167巷2-10號 – 廟東夜市內)

    營業時間: 約 11:00–22:30 (視夜市攤位,建議下午至晚上前往)

    價格區間: NT$100 – NT$250 / 人 (銅板價小吃主打)

    必點菜單: 招牌排骨酥麵 (湯頭清甜,排骨酥軟爛入味)、肉燥飯 (香而不膩)、燙青菜 (簡單調味)

    旅人評價: 別懷疑!廟東夜市裡的這家老字號,絕對是清水小吃的典範!他們家的排骨酥麵湯頭,看似清淡,實則是用蘿蔔、冬瓜長時間熬煮出的甘甜,沒有厚重的油膩感或醬油鹹味,非常清爽。主角排骨酥是先醃再炸後蒸,肉質軟爛到幾乎入口即化,骨頭都能嚼出精髓。麵條則吸附了清甜的湯汁。簡單的一碗麵,卻能充分體現食材原味融合的清水精神肉燥飯也是香而不膩的類型。環境就是熱鬧的夜市攤位,夏天很熱,但為了那碗純粹的好湯頭,值得排隊(通常要排)。價格非常親民,是體驗台灣庶民清水美味的絕佳地點。提醒:口味偏清淡,重口味者可能覺得不夠力。

  10. 台南度小月擔仔麵 (本店:台南市中正路16號 / 多處有分店,品質不一)

    營業時間: 各分店不同,本店約 11:00–20:30

    價格區間: NT$50 – NT$300 / 人 (單價低,可點多樣小菜)

    必點菜單: 擔仔麵 (靈魂湯頭與肉燥)、滷蛋燙青菜蝦捲 (部分分店)

    旅人評價: 說到台南代表小吃,度小月擔仔麵絕對是標誌。一碗小小但講究的擔仔麵,正是清水哲學的體現:用蝦頭、豬骨熬煮的清甜湯頭,加上一點點香而不鹹膩的肉燥、一隻鮮蝦、少許蒜泥、香菜和豆芽。湯頭清澈見底,卻蘊含深邃的鮮甜,蝦子點綴鮮味,肉燥只提香不搶戲。吃的是那口湯的純粹滋味與麵條的口感。滷蛋燙青菜也是簡單美味的配角。不過要注意,本店和創始店(中正路)的品質通常較穩定,湯頭最為清鮮。部分分店或加盟店湯頭可能較油或較鹹,失去清水本質。環境就是小吃店格局(本店更有古早味)。價格便宜,是體驗台灣小吃如何實踐清水風格的入門磚。別抱著吃飽的心態,而是品味那份精緻的清鮮滋味。

旅人私房秘笈:找對清水餐廳的關鍵

吃了這麼多家總結下來,要找到真材實料的清水餐廳,有幾個地方我一定會觀察:

觀察指標 怎麼判斷? 代表餐廳舉例
📌 食材新鮮度 看魚眼是否清澈、蝦殼是否緊貼、蔬菜是否水靈飽滿。菜單上敢標明產地來源更好。海鮮類有活體水族箱是加分項。 明福、阿霞飯店
🔥 火候掌控力 清蒸魚肉質是否剛剛好離骨?肉類是否軟嫩不柴?蔬菜是否翠綠爽脆不生澀?這些都是硬功夫。 膳馨、雞家庄
🧂 調味哲學 醬汁是否點到為止?能否嘗出食材本身的甜味?吃完後嘴巴是否清爽不乾渴?醬料通常是配角。 豐原清水排骨麵、度小月本店
📋 菜單設計傾向 菜單上是否看到”清蒸”、”白灼”、”水煮”、”湯”、”原味”等關鍵字?複雜醬燒、油炸類是否佔少數? 東方龍、茂園

我通常會先點幾道基礎考驗菜

  • 🥬 一道簡單的炒青菜: 比如炒水蓮、炒高麗菜苗。這是最容易看出店家對火候掌控和是否濫用調味的試金石。好的清水餐廳,青菜端上來顏色應該是翠綠油亮,吃起來爽脆有蔬菜本身的甜味,調味頂多就是一點鹽、蒜末提香。如果青菜軟爛、顏色發黃、或者盤底一堆油膩的湯汁,那這家店的清水理念可能就值得打個問號了。
  • 🐟 一道清蒸魚: 這是檢驗食材新鮮度和蒸製功力的核心。魚眼清澈凸起、魚鰓鮮紅是基本。魚肉熟度要剛剛好,用筷子輕撥能片開,肉質緊實有彈性但不乾柴。盤底的湯汁應該是清澈或稍微帶點醬油琥珀色,喝起來是魚的鮮甜混合一點點醬油的甘醇。如果魚肉過老、湯汁混濁帶腥味,或者需要靠重口味醬料蓋過,那就是不及格。
  • 🍖 一道非油炸的主菜: 像是白切肉、麻油雞(湯汁不過濃稠)、蒸肉餅之類。這些菜最能體現肉類本身的品質和廚師對烹調方式的理解。白切肉要肥瘦勻稱、皮Q肉嫩;麻油雞的湯應該香而不燥,雞肉入味不柴;蒸肉餅則要口感鬆軟有肉汁,調味平衡不搶戲。

另外,別小看一碗白飯! 真正講究的清水餐廳,米飯通常也會有好水準。米要好,煮出來粒粒分明有光澤,香Q有嚼勁。一碗好白飯能讓桌上的清水料理加分不少。

清水餐廳的迷思與真相

很多人誤以為”清水“等於”無聊”或”沒味道”。拜託!這才真是誤會大了!真正厲害的清水餐廳,玩的是更細膩的層次。像是鹹冬瓜蒸肉的甘鹹、樹子破布子的特殊發酵香、老菜脯的陳年韻味,這些都能在清水料理中成為點睛之筆,讓味道更豐富卻不遮掩主體。

也有朋友問我:清水餐廳是不是都很貴? 其實不全然。像豐原廟東那碗排骨酥麵,或是台南度小月本店那碗擔仔麵,都是超親民的銅板價,一樣能吃到純粹的好味道。當然,像山海樓、明福這種追求頂級食材與精緻服務的,價格自然高。選擇很多元啦!

旅人Q&A

Q1:清水餐廳的菜吃起來都比較清淡,會不會吃不飽?

哈,這是常見迷思!其實清水料理不是份量少,是調味方式不同。想想看,一整條清蒸魚、一大盤白切肉、一大碗蛤蜊絲瓜湯,再加上香噴噴的雞油飯… 怎麼會吃不飽?重點在於它用食材本身的飽足感取代了醬料油膩帶來的”虛飽”。我每次吃完一頓好的清水餐廳,肚子都很滿足,但身體感覺很輕鬆舒服,沒有那種被重鹹重油轟炸過的負擔。

Q2:帶外國朋友體驗清水餐廳,推薦哪一家最能代表?

這要看預算跟想體驗的氛圍。如果預算有限又想熱鬧點,東方龍是不錯選擇,古早味濃厚,菜色選擇多,價格合理,外國朋友對他們的魷魚螺肉蒜鍋鹹冬瓜蒸肉通常印象深刻。如果想體驗精緻化、環境好一點的,台中膳馨或台北山海樓都很適合,菜色擺盤漂亮,味道層次也容易讓外國朋友理解什麼是”食材原味”。小吃類的話,台南度小月本店那碗擔仔麵就是最經典的清水小品示範。

Q3:為什麼清水料理在台灣特別流行?這是一種新潮流嗎?

說”新潮流”可能太小看它了!這種追求食材本味的觀念,其實深深根植在傳統的台菜烹飪哲學裡。台灣物產豐饒,尤其海鮮、蔬果品質優良,老一輩的師傅本來就強調”鮮”字當頭。想想酒家菜裡的清湯蝦仁鍋、古早辦桌菜的清蒸海上鮮,都是這種精神的體現。現在大家更重視健康、吃食物原味,讓”清水風格“被更明確地提出來,其實是回歸台菜的一種本質,絕對不是什麼突然冒出來的噱頭。我反而覺得吃到這樣的菜,有種和老靈魂對話的感覺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