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in

石斛功效:身體潤澤大師核心解析、營養解密與食用秘訣

發佈時間: 更新時間:
石斛功效

作為一個熱愛美食、特別喜歡研究食材養生的吃貨,我最近真的被「石斛」這個寶貝給迷住了。老實說,一開始只是覺得燉湯放點挺好喝,但深入研究後才發現,它的好處多到嚇死人!市面上講「石斛功效」的文章很多,但總覺得隔靴搔癢,要麼太學術看不懂,要麼太玄乎沒根據。

還記得第一次接觸石斛是在臺北一家老字號的藥膳火鍋店。老闆娘神神秘秘地加了一小把看起來像小小枯樹枝的東西到湯底裡,說這叫“石斛”,特別養人。我當時心裡還嘀咕:這枯枝爛葉的能有啥特別?結果那鍋湯的滋味,真的絕了!鮮甜回甘,喝下去胃暖暖的,特別舒服,感覺整個人都精神了。從那次起,我就對這小東西產生了濃厚興趣。後來自己買來研究,燉雞湯、泡水喝,甚至嘗試磨粉,才發現它真不是浪得虛名。每次熬夜工作後喝一碗石斛燉的湯,第二天疲憊感確實減輕很多,喉嚨幹癢也好轉得快。這讓我不得不正視它的「石斛功效」。市面上很多宣傳把它吹得天花亂墜,像萬能仙丹,這我是不信的。但實實在在感受到的好處,我覺得有必要分享出來,而且要講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
功效詳解:石斛到底厲害在哪?(不只是你想的那樣!)

講到「石斛功效」,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“滋陰”,這沒錯,但太籠統了。就像說一個人好,具體好在哪呢?我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查證到的靠譜資料,把它拆解成幾個核心部分,咱們一層層看:

1. 核心功效:身體的“潤澤大師”

  • 滋陰生津 (這才是根本!):中醫常說“陰虛生百病”。石斛最最核心的「石斛功效」就是滋補人體的津液。啥意思?簡單說,就是當你覺得口乾舌燥、喉嚨幹癢、喝水不解渴、面板乾燥、大便乾結,甚至感覺有點虛火(比如口瘡、睡不好但又不是實火那種爆痘),很可能就是身體“缺水”(津液不足)了。石斛就像給乾涸的土地澆上恰到好處的水,讓身體恢復滋潤的狀態。我特別有感觸的就是秋冬乾燥季,或者長時間在冷氣房,含一小片鐵皮石斛(慢慢嚼,會有黏滑的膠質出來),喉嚨立刻舒服多了。
  • 益胃生津 (吃貨福音):這點對我們這種愛吃又怕胃不舒服的人來說太重要了!石斛能滋養胃陰。啥是胃陰不足?就是胃裡乾乾的,沒胃口,吃點東西就胃脹、隱隱作痛(不是那種吃撐的脹),或者有飢餓感卻不想吃,口乾想喝水。現代人壓力大、飲食不規律,胃陰不足其實挺常見的。我有時候工作忙起來,吃飯不準時,就容易這樣。堅持喝段時間石斛煮的水,感覺胃口會慢慢回來,胃部那種隱隱的不適感也減輕了。「石斛功效」在調理胃這方面,個人覺得比很多胃藥溫和有效得多(當然,嚴重的胃病還是要看醫生!)。

2. 特別值得一提的亮點功效

  • 明亮雙眸 (護眼高手):你知道嗎?中醫講“肝開竅於目”,肝陰充足,眼睛就明亮。石斛滋養肝腎之陰,所以對眼睛特別好。長期用電腦、刷手機,眼睛乾澀、疲勞、看東西模糊?試試石斛吧!這不是我瞎說,古代醫書裡就有記載它“強陰益精,厚腸胃,補內絕不足,平胃氣,長肌肉...定志除驚,輕身延年”(《神農本草經》),還特別提到“主傷中,除痺,下氣,補五臟虛勞羸瘦,強陰,久服厚腸胃...益精,補內絕不足,平胃氣,長肌肉,逐面板邪熱痱氣,腳膝疼冷痺弱,定志除驚”。雖然古籍語言比較玄,但“強陰”對眼睛好是公認的。我自己感覺,連續用眼過度時喝石斛水或者湯,眼睛的酸脹疲勞感確實緩解得快一些。
  • 增強免疫 (潤物細無聲):現代研究發現石斛富含石斛多糖、石斛鹼等多種活性成分。特別是石斛多糖,被認為是其提升免疫力的主力軍之一。它能啟用身體的免疫細胞(比如巨噬細胞、T細胞等),增強它們吞噬病菌、抵抗病毒的能力。這種「石斛功效」不是讓你立刻變得百毒不侵,而是像給身體這支軍隊提供更好的糧草和訓練,讓它平時狀態更好,遇到外敵(病毒細菌)時反應更快、戰鬥力更強。我這兩年換季時感冒次數明顯減少(當然我也注意其他養生),感覺石斛是幕後功臣之一。

3. 輔助與潛在益處 (有潛力,但別神化)

  • 輔助血糖穩定 (需理性看待):有些研究提示石斛多糖可能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抵抗,對於輔助調節血糖水平有一定潛力。但是! 敲重點了!這絕對不意味著它能替代降糖藥!糖尿病友如果想吃石斛,一定要諮詢醫生,監測好血糖變化,把它當作健康飲食的一部分,而非治療手段。這點我必須強調,免得誤導人。
  • 抗氧化、抗疲勞 (現代人剛需):石斛裡的各種抗氧化成分(多糖、黃酮類化合物等)能幫助清除體內的自由基,減少氧化損傷,這對抗衰老、緩解疲勞感有幫助。熬夜後喝一碗石斛湯,那種從身體深處透出來的疲憊感消散得更快些,大概就是這個作用吧?不過說實話,效果因人而異,我覺得最可靠的還是少熬夜!

營養價值解密:枯枝裡藏著金礦?

石斛看起來不起眼(特別是幹品),但它的內在價值,用“枯枝藏金礦”來形容一點不過分!它的養生力量主要來自這些寶貝成分:

  • 石斛多糖(王牌成分!): 這是公認的明星成分,含量高低常常是衡量石斛品質優劣的一個重要指標(尤其是鐵皮石斛)。它貢獻了核心的增強免疫、滋養潤燥、保護胃黏膜等「石斛功效」。想象一下,那些煮出來黏黏滑滑的膠質,就是多糖在發揮作用。
  • 石斛鹼、石斛胺等生物鹼: 這些成分在止痛退熱、輔助調節血糖等方面有一定作用。不同品種的石斛,生物鹼的種類和含量會有差異。
  • 氨基酸(種類豐富): 石斛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,是構成蛋白質的基礎,對身體修復、新陳代謝至關重要。
  • 微量元素(默默耕耘): 如鈣、鎂、鋅、硒等,雖然含量可能不算特別高,但也是維持身體正常機能不可或缺的營養素。
  • 酚類化合物(抗氧化衛士): 包括黃酮等,具有抗氧化、抗炎等特性,對抗自由基傷害。

下面這個表,可以幫你更直觀地瞭解不同常見石斛品種(主要以幹品/楓鬥形態比較)在關鍵營養成分上的大致側重(請注意,具體含量受產地、種植方式、加工工藝等因素影響很大,此表僅為一般性參考):

表1:常見石斛品種核心營養價值側重比較表

品種 石斛多糖含量 生物鹼含量 膠質口感 主要特點/市場常見度 價效比參考
鐵皮石斛 極高 ★★★★★ 中等 ★★★☆☆ 極強 ★★★★★ 公認品質最優,滋陰生津「石斛功效」最強,膠質豐厚口感佳。價格通常最高。 ★★☆☆☆ (昂貴)
霍山米斛 極高 ★★★★★ 中等 ★★★☆☆ 極強 ★★★★★ 極其珍貴稀有,體型小,產量少,功效卓著,價格非常高昂。 ★☆☆☆☆ (極貴)
金釵石斛 高 ★★★★☆ 較高 ★★★★☆ 中等 ★★★☆☆ 傳統藥用較多,清虛熱、益胃生津力強,口感相對鐵皮略遜。 ★★★☆☆ (適中)
水草石斛(一般大棚石斛) 中等 ★★★☆☆ 偏低 ★★☆☆☆ 弱 ★★☆☆☆ 產量大,生長快,價格親民,但有效成分含量相對較低,膠質少。常見於平價產品。 ★★★★☆ (經濟)
鼓槌石斛 中等偏高 ★★★★☆ 中等 ★★★☆☆ 中等 ★★★☆☆ 花大豔麗,常用於觀賞,藥用價值中等,部分品種多糖含量不錯。 ★★★☆☆
紫皮石斛 高 ★★★★☆ 中等 ★★★☆☆ 較強 ★★★★☆ 多糖含量較高,品質較好,價效比相對鐵皮石斛更具優勢。 ★★★☆☆ (較好)

重要提示: 營養價值和「石斛功效」不僅僅看單一成分含量,多種成分協同作用才是關鍵。選擇時不必一味追求最貴,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,選擇正規渠道、品質有保障的產品更重要。我個人的經驗是,鐵皮和紫皮的綜合體驗確實更好,但偶爾燉湯加點平價的水草石斛,也比完全不加好。

禁忌與注意事項:再好也不是人人能吃!

石斛雖好,但絕非包治百病的神藥!吃錯了或吃不對人,不僅沒效果,還可能適得其反。這點我必須嚴肅提醒!講「石斛功效」不談禁忌就是耍流氓!以下人群要特別注意:

1. 脾胃虛寒、體內有溼氣的人要謹慎!

  • 症狀對號入座: 如果你常常覺得肚子涼、怕冷、手腳冰冷、大便稀溏不成形(甚至拉肚子)、舌苔又白又厚膩,總感覺身體沉重、沒精神、胃口差,很可能就是脾胃虛寒或溼氣重。
  • 為什麼不行? 石斛性偏微寒(雖然鐵皮石斛性平的說法也有,但普遍認為偏涼潤),主要是滋陰的。脾胃虛寒或溼氣重的人,體內本來“寒氣”或“溼氣”就多,再吃偏涼性的石斛,就像往冰冷的灶裡潑冷水,會讓脾胃更虛弱,溼氣更難排出去!結果可能是更容易拉肚子、肚子更脹更不舒服。我有個朋友就是典型的寒溼體質,不信邪吃了石斛粉,結果連拉好幾天,後悔死了。
  • 怎麼辦? 這類朋友如果實在想嘗試石斛的「石斛功效」,強烈建議找靠譜的中醫師諮詢!醫生可能會建議搭配一些溫中的藥材(比如生薑、紅棗)來中和它的寒性,或者乾脆告訴你現在不適合吃。

2. 感冒初期、發燒、有實熱的人別急著吃!

  • 症狀對號入座: 正在感冒、流濃鼻涕、咳黃痰、喉嚨紅腫熱痛、發高燒、身體感覺又熱又燥、舌苔又黃又厚。
  • 為什麼不行? 中醫講這時候是“邪氣”(病毒細菌)正盛,身體在激烈對抗(實熱證)。石斛是滋補的,這時候吃它,相當於在敵人進攻時不去正面抵抗(清熱),反而忙著給自己人塞補品,可能會幫倒忙,讓病邪更難清除,延長病程。就像打仗時不該忙著搞後勤慶功,得先把敵人打跑啊!
  • 怎麼辦? 安心治病,等感冒發燒、那些明顯的熱象(黃痰、高熱、紅腫)都消退了,只剩下後期有點口乾舌燥、疲乏無力(氣陰兩虛)時,再考慮用石斛來調養恢復也不遲。我自己感冒時絕對不吃。

3. 特殊人群必須諮詢醫生!

  • 孕婦、哺乳期婦女: 這是敏感時期,飲食用藥都要格外小心。雖然石斛性質相對平和,但為了寶寶和媽媽絕對安全,吃之前務必諮詢你的婦產科醫生!別自己亂試。
  • 嬰幼兒、兒童: 小朋友身體嬌嫩,臟腑功能還在發育。除非有明確的醫囑指示兒童需要用到石斛(比如特定病症),否則不建議家長自行給孩子服用。日常飲食調理更重要。
  •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的人: 特別是西藥(比如降糖藥、降壓藥、免疫抑制劑等)。雖然嚴重相互作用的報道不多,但為了安全起見,最好間隔開服用時間(比如間隔2小時以上),或者直接諮詢醫生或藥師,告知你在吃石斛,避免潛在的不良反應。別嫌麻煩,安全第一!

正確食用方式:怎麼吃才能發揮最大「石斛功效」?

知道好處,避開禁忌,最後關鍵就是:怎麼吃才能真正吃到點子上?吃了沒效果?可能是方法不對!我試過不少方法,也踩過坑,總結了幾種最實用、最能發揮「石斛功效」的吃法:

1. 燉煮法 (最佳推薦!養生精華都在湯裡)

  • 材料: 幹石斛(楓鬥)5-10克(約一小撮),或者鮮鐵皮石斛1-2條(約15-30克),搭配你喜歡的肉類(雞肉、排骨、瘦肉都不錯)、或者單純素食(如山藥、銀耳)。
  • 做法:
    • 幹石斛楓鬥稍微沖洗一下,最好提前用溫水泡軟(半小時到1小時),更容易煮出味。
    • 鮮石斛洗淨,切段或拍扁(破壞細胞壁更易出膠)。
    • 肉類焯水去腥。
    • 所有材料丟進燉盅或湯鍋,加足量冷水(建議用純淨水或過濾水)。
    • 小火慢燉是關鍵! 至少2小時以上(電燉鍋可以燉更久,4-6小時)。慢燉才能讓石斛裡的精華(多糖等)充分釋放到湯裡。
    • 燉好了加點鹽調味即可(原汁原味最好,少鹽)。
  • 優點: 能最大程度溶解出石斛的有效成分,易於吸收。湯水本身就滋陰潤燥,搭配肉類還能補充蛋白質,非常適合日常養生。膠質滿滿,口感好。我個人最喜歡的吃法!
  • Tips: 燉好的石斛條或楓鬥別浪費!可以嚼一嚼,裡面的膠質其實還有很多營養。

2. 煎煮代茶飲 (簡單方便,居家辦公隨時滋養)

  • 材料: 幹石斛楓鬥5克左右。
  • 做法:
    • 楓鬥沖洗後放入小鍋或養生壺中。
    • 加水約500-800毫升。
    • 大火煮沸後轉小火,蓋上蓋子慢煎(類似煮中藥)30分鐘到1小時。
    • 煮好後倒入杯中,可以反覆煎煮2-3次,直到味道變淡。
    • 喝湯水就好,渣可以不吃(或者嚼嚼)。
  • 優點: 方便快捷,適合沒時間燉湯的時候。能持續補充水分和石斛的滋養成分。上班族放在保溫杯裡帶公司喝很方便。
  • Tips: 可以搭配一點點麥冬或枸杞一起煮,增強滋陰潤燥效果。但別加太多,以免味道雜亂。味道嘛,說實話,淡淡的草香味,沒有甜味,談不上好喝,習慣了就好。

3. 鮮食榨汁 (保留活性成分,適合有條件者)

  • 材料: 新鮮鐵皮石斛1-2條(約20-40克),適量溫開水。
  • 做法:
    • 鮮石斛徹底洗淨(刷掉表面泥土)。
    • 剪成小段,放入榨汁機。
    • 加入適量溫開水(約200-300ml)。
    • 高速榨汁。
    • 過濾掉渣(口感更細膩),或者不過濾(保留更多纖維)。
  • 優點: 能最大程度保留石斛的活性成分(如部分怕高溫的酶)。口感粘滑,類似蘆薈汁但味道更清新(帶點青草味)。適合喜歡嚐鮮、追求原生態營養的人群。
  • 缺點: 鮮品不易儲存和購買(多在產地或特定市場);榨汁後有點纖維感(過濾掉又可惜營養);味道並非人人喜歡(有些人覺得腥)。腸胃特別敏感的人空腹喝可能有點不適感。 我試過,口感確實特別,但不算好喝,更推薦偶爾為之或加到蔬果汁裡調味。
  • Tips: 一定要清洗乾淨!可以加少量蜂蜜或蘋果、梨等水果一起榨汁改善口味。

4. 打粉沖服 (高效濃縮,但需注意品質和吸收)

  • 材料: 高品質石斛超細粉(特別是鐵皮石斛粉)。
  • 做法: 取1-3克石斛粉(約一小勺),放入杯中,加入適量溫開水(60℃左右,溫度太高可能破壞部分營養),攪拌均勻即可飲用。也可以加到溫牛奶、豆漿或粥裡。
  • 優點: 方便快捷,便於攜帶和定量;有效成分濃縮,吸收相對較快(如果是超細粉)。
  • 缺點:
    • 最大的痛點:品質難辨! 粉狀最容易摻假或混入低品質原料。務必選擇信譽好、有正規檢測報告的品牌! 別貪便宜。
    • 口感可能不佳(澀澀的、有渣感,即使超細粉)。
    • 直接用開水衝可能結塊,需要技巧。
    • 價格通常比買幹品自己煮貴(考慮加工成本)。
  • Tips: 我非常建議買整個的楓鬥自己在家用小型研磨機打粉(一次打少量),這樣最放心品質!沖服時先用少量冷水調開糊狀,再用溫水衝開,不易結塊。個人覺得粉的口感不太好,更偏愛燉湯。

5. 泡酒 (傳統方法,個人保留意見)

  • 傳統有用石斛泡藥酒的做法,認為可以通絡活血。但我個人不太推薦。一是酒精本身對身體有負擔;二是石斛的有效成分在水溶性更好,酒精能溶出的成分有限;三是「石斛功效」中的滋陰潤燥作用,和酒的燥烈之性多少有些衝突。偶爾小酌體驗下可以,但指望靠它來養生,效果恐怕不如前面幾種方法直接有效。

歸納一下:石斛怎麼吃最好?

  • 追求最佳效果和口感:選燉湯! (長時間燉煮最大化釋放營養)
  • 追求方便日常滋養:選煎水代茶!
  • 有條件嚐鮮:選鮮榨汁! (注意清洗和口感)
  • 追求便捷高效:選高品質超細粉! (務必嚴選品牌!)
  • 不太推薦日常養生:泡酒。

用量提醒: 石斛雖好,也不能當飯吃!幹品(楓鬥)一般建議每天5-10克左右,鮮品15-30克左右。用於保健養生,貴在堅持、適量,一次吃很多效果並不會更好。我自己是每週燉1-2次湯,或喝2-3次代茶飲,感覺這樣比較適中。

表2:石斛食用方法優缺點快速參考表

食用方法 優點 缺點/注意事項 推薦指數 適合人群
小火慢燉 ★ 精華充分釋出 ★ 易於吸收 ★ 口感佳 ★ 搭配靈活 耗時較長 ★★★★★ 有時間煲湯、追求最佳效果者
煎煮代茶 ★ 簡便快捷 ★ 日常滋養 ★ 可反覆沖泡 口感較淡 (純粹草本味) ★★★★☆ 上班族、居家日常保健
鮮榨汁 ★ 保留活性成分 ★ 原生態 ★ 口感獨特(黏滑) ✘ 鮮品不易購/存 ✘ 口感非人人愛 ✘ 腸胃敏感者慎空腹飲 ★★★☆☆ 有條件購鮮品、喜歡嚐鮮者
打粉沖服 ★ 便捷高效 ★ 濃縮易攜 ★ 吸收快(超細粉) ✘ 品質風險高! ✘ 易摻假 ✘ 口感可能差 ✘ 價格偏高 ★★★☆☆ (注) 出差旅行、追求效率者 (嚴選品牌!)
泡酒 ★ 傳統方法 ✘ 酒精負擔 ✘ 效果有限 ✘ 與滋陰本性略衝突 ★★☆☆☆ 偶爾體驗傳統者

注: 沖服推薦指數基於能確保購買到真品高品質超細粉的前提。如果無法保證品質,則不推薦。

選購與儲存小貼士:別花冤枉錢買次貨!

市面上石斛魚龍混雜,價格天差地別。怎麼挑到好貨?怎麼儲存不浪費?這裡分享點乾貨:

  • 看品種認準: 鐵皮石斛(霍山米斛是極品)、紫皮石斛品質較好。金釵石斛藥用為主。水草石斛(一般所謂的大棚石斛)價格便宜但有效成分低很多(看錶1)。買的時候問清楚品種!
  • 看外觀手感(幹品楓鬥):
    • 好的鐵皮/紫皮楓鬥:顆粒飽滿、大小相對均勻,表面有細密縱皺紋,色澤因加工方法不同呈黃綠、墨綠或鐵青色。關鍵一點:拿幾顆放手裡掂掂,感覺有分量(沉甸甸的),用手輕輕一掰,容易折斷,斷面平整,能看到明顯的膠質拉絲(這是多糖豐富的表現!)。聞起來有淡淡的草香或炭火香(如果是炭焙的),無異味、無黴味、無酸味。
    • 劣質楓鬥:顆粒乾癟、大小不一,顏色可能過於金黃(可能硫燻過)或黯淡無光。拿手裡輕飄飄的,像枯草,很難掰斷(或者一掰就粉碎成渣,沒有膠質),或者掰斷後斷面粗糙無拉絲。 聞起來可能有刺鼻味、黴味或其他怪味。
  • 嘗味道(幹品/鮮品):
    • 幹楓鬥:拿一小顆放嘴裡慢慢嚼。好的石斛剛開始有點乾硬,但越嚼越軟糯,唾液分泌增多,有明顯的黏稠膠質感(粘牙),味道先微苦後回甘(甘甜味會持續很久)。劣質的嚼著像乾草,又柴又澀,沒什麼膠質,也沒回甘。
    • 鮮條:洗淨後嚼,口感清脆多汁,膠質豐富,同樣先微苦後回甘明顯。
  • 購買渠道: 優先選擇信譽好的中藥行、品牌專賣店、或者有口碑的有機農場(買鮮品)。網購風險高,一定要看評價、看檢測報告、最好選支援貨到驗貨付款的。 千萬別在地攤或不明網店貪便宜!
  • 儲存方法:
    • 幹品楓鬥: 密封!密封!密封!(重要事情說三遍)放在陰涼乾燥處(比如密封罐放在櫥櫃裡),避免受潮和陽光直射。受潮容易發黴變質。儲存得當,放一兩年沒問題。
    • 鮮品: 買回來用廚房紙包好(吸潮),再放入保鮮袋或保鮮盒,放冰箱冷藏(4℃左右)。注意保持透氣,避免密封太死捂爛了。一般能儲存1-2周。也可以洗淨瀝乾後切段冷凍,能儲存更久(幾個月),但解凍後口感會變軟,更適合用來燉湯。
    • 石斛粉: 更要嚴格密封,避光、防潮、低溫儲存(最好冷藏)。開蓋後儘快用完,因為粉狀更容易吸潮結塊和氧化變質。買小包裝更保險。

我的踩坑經驗: 有次在夜市看到號稱“野生鐵皮楓鬥”,價格便宜得離譜,心動買了半斤。結果回家一看,輕飄飄,嚼著像木頭渣,一點膠質和回甘都沒有,妥妥被騙!所以啊,一分錢一分貨在石斛上體現得淋漓盡致。與其貪便宜買一堆垃圾,不如多花點錢買少量真正的好東西。

Q&A:關於石斛功效你最可能想問的三個問題

Q1:石斛真的能天天吃嗎?會不會有副作用?

A: 對於體質適合(沒有前面提到的禁忌證)的人來說,作為養生保健,適量(參考前面說的用量)天天吃或者規律性地吃(比如一週幾次),是完全可以的。石斛性質相對平和,只要不對症,副作用很小。但記住兩點:一是“適量”,別當飯吃;二是“適合”,脾胃虛寒、溼氣重、感冒發熱時就不合適。長期吃的話,感覺身體狀態挺好就可以繼續;如果吃了感覺不舒服(比如胃脹、拉肚子),就停一停,可能體質不太對路。

Q2:石斛和西洋參可以一起吃嗎?效果更好?

A: 可以一起吃,而且是個不錯的搭配!石斛滋陰生津為主,西洋參補氣養陰(也偏涼性)。兩者搭配,既能補氣(西洋參),又能滋陰(石斛),尤其適合氣陰兩虛的人(症狀如:容易疲勞乏力、口乾舌燥、心煩失眠、抵抗力差)。燉湯或泡水時各放一點就行(比如石斛5克+西洋參切片3-5克)。但同樣,脾胃虛寒明顯的人不適合這個組合(兩個都偏涼),或者需要搭配溫性藥材中和。

Q3:石斛這麼貴,有沒有稍微平價點的替代品能達到類似效果?

A: 想完全替代石斛(尤其是鐵皮石斛)的獨特效果確實比較難,但如果你主要想達到滋陰潤燥、生津止渴的效果,有些相對平價的食材也有類似作用,可以作為日常補充:

  • 麥冬: 滋陰潤肺、益胃生津效果也很好,價格親民很多。常和石斛搭配使用,或者單獨泡水煮湯。
  • 玉竹: 養陰潤燥,生津止渴。口感微甜,煲湯煮糖水都好。
  • 沙參: 養陰清肺,益胃生津。也是常用滋陰藥材。
  • 銀耳: 平民燕窩,滋陰潤肺,生津養胃。富含膠質,燉煮方便,味道好。價效比極高!
  • 百合: 養陰潤肺,清心安神。煮粥、燉湯、炒菜皆可。

這些食材雖然各自的側重點和強度與石斛不完全一樣,但在“補水”(滋陰潤燥)這個大方向上是一致的,日常可以靈活選用。當然,「石斛功效」的綜合性和強度,尤其在明目、提升免疫...

—— 一位真誠分享的養生美食愛好者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