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in

梅乾扣肉做法:家庭版終極食譜與疑難解答大全

發佈時間: 更新時間:
梅干扣肉做法


說到讓人心頭暖呼呼、肚子咕嚕叫的臺灣家常味,梅乾扣肉做法絕對是榜上有名!記得小時候,只要聞到阿嬤灶腳飄出那股鹹香中帶著微酸的獨特香氣,我就知道今天有口福了。那深琥珀色的五花肉,軟糯到筷子一夾就「化開」,吸飽醬汁的梅乾菜鹹香下飯,拌著熱騰騰的白飯,一不小心就吃掉兩大碗!現在輪到自己想重現這記憶中的美味,才發現梅乾扣肉做法看似簡單,魔鬼藏在細節裡啊。失敗過幾次(呃… 甚至把肉煮得太柴,梅乾菜鹹到像打翻鹽罐),終於摸出點門道。今天就來分享我這廚房老實人,燒壞幾次鍋才領悟的梅乾扣肉做法精髓,保證不藏私!

梅乾扣肉做法的靈魂,當然是那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和醃漬入味的梅乾菜。挑對了,成功一大半!來看看我的食材心得筆記:

終極梅乾扣肉食材清單 (家庭版,約4-6人份)

食材類別 選購重點 & 我的血淚經驗談 建議份量
主角:五花肉 強烈建議使用「上五花」或稱「三層肉」! 就是靠近豬肋骨上方那一塊,肥瘦肉層次分明又厚實。超市那種薄薄一片煮完會縮到不見的千萬別用!記得請肉販幫忙燒一下豬皮(去毛+增加焦香),回家再刷洗乾淨。

🥩我的失敗經驗: 貪便宜買過瘦的五花,煮完乾柴像肉乾,肥一點才對味!

約600-800公克
靈魂:梅乾菜 南投埔里、苗栗公館產的都很有名! 要挑顏色深褐帶點黑、聞起來有濃鬱發酵鹹香的。有些超市賣的顏色過淺或聞起來有怪味(黴味?),請直接跳過!

🥬我的踩雷史: 買過一次散裝超鹹的,泡水換了N次還是鹹死人,整鍋報銷。現在寧可多花點錢買有信譽的包裝產品。

約150-200公克
調味大將 醬油: 純釀造醬油 (金蘭、萬家香這種就很OK),負責鹹香基底。
醬油膏: 增加甘醇濃稠感,推薦用蔭油膏。
米酒: 去腥增香必備。
砂糖/冰糖: 中和鹹度、提鮮亮色關鍵!
白胡椒粉: 提味。
蒜頭: 至少5-6瓣,拍扁。
老薑: 一小塊切片。
八角: 1-2顆,香氣畫龍點睛。
辣椒 (可選): 喜歡微辣可加1根乾辣椒。
適量 (後表詳列)
其他  食用油: 少許煎肉用。
清水或高湯: 淹過食材。
適量


梅乾菜處理是成敗關鍵!
這步驟絕對不能偷懶:

  1. 拆解浸泡: 把整綑梅乾菜拆開,裡面常夾雜沙粒雜質。用大量清水沖洗掉表面鹽分和灰塵。
  2. 溫柔抓洗: 放進盆子裡,像幫它按摩一樣輕輕抓洗,特別是葉片皺摺處容易藏沙。重複換水3-4次,直到水看起來比較清澈。
  3. 深度泡發: 最後一次加入足量冷水浸泡。時間至少1小時起跳,最好能泡到2小時! 這樣才能有效去除過多的鹹味並讓菜葉舒展開來。⏳我的偷懶教訓: 趕時間只泡半小時,結果鹹到全家狂灌水…
  4. 擠乾切碎: 泡好的梅乾菜用力擰乾水分(這很重要,湯汁才不會過鹹),切成小段備用。喜歡口感豐富的,菜梗和葉子可以稍微分開。

五花肉的前置作業也不能馬虎:

  1. 皮要漂亮: 買回來如果肉販沒燒過皮,自己用瓦斯爐小火燎一下豬皮表面至焦黃起泡(或用燒烤噴槍),再用刀仔細刮乾淨焦黑部分,刷洗乾淨。這步驟能去腥增香,皮煮出來也更Q。
  2. 完美水煮定型: 燒一大鍋水(水量足夠淹過肉),水滾後放入整塊五花肉、幾片薑和2湯匙米酒。中大火煮約20-25分鐘。目的是去除血水雜質,讓肉定型不易散,同時也讓後續煎炸更安全(濕的肉下油鍋會大爆!)。
  3. 戳洞抹醬上色: 煮好的肉撈出,用廚房紙巾徹底擦乾!一定要擦很乾! 用叉子或牙籤在豬皮上均勻戳出密密麻麻的小洞(幫助入味也讓皮更易軟化)。趁熱在豬皮表面均勻抹上一層醬油膏或薄薄的麥芽糖水(這會讓成品顏色更誘人)。
  4. 煎炸金黃虎皮: 鍋裡放少許油(真的不用多,五花肉自己會出油),中火燒熱,豬皮朝下放入五花肉(小心噴油!!!蓋上鍋蓋或拿鍋蓋當盾牌)。煎炸到豬皮呈現誘人的金黃色且有「虎皮」泡泡狀(約需5-8分鐘)。翻面稍微煎一下其他面即可取出。
  5. 耐心冰鎮切片: 煎好的肉塊稍微放涼後,用保鮮膜緊緊包起來,放入冰箱冷藏至少1小時(最好2小時以上)。冰鎮讓肉質緊實,等下才能切出厚薄均勻、不易散開的漂亮肉片。我的慘痛經驗: 沒冰透就急著切,肉片歪七扭八爛成一團…

好啦,前置作業完成,終於要進入香氣四溢的烹調階段了!詳細步驟拆解給你看:


經典梅乾扣肉烹調全攻略

  1. 爆香炒梅乾: 用剛才煎肉剩下的油(或補少許新油),中小火爆香蒜瓣、薑片、八角(和辣椒)。香氣出來後,放入擰乾切好的梅乾菜,中火不斷翻炒,把梅乾菜的獨特香氣徹底炒出來!大概炒個5-8分鐘,你會聞到越來越濃鬱的香氣。這時候嗆入2大匙米酒,繼續炒到酒氣蒸發。
  2. 調出完美醬汁: 加入關鍵調味料!
    📌 醬油:3大匙 (先加2.5匙,試鹹度再調整)
    📌 醬油膏:1.5大匙
    📌 砂糖/冰糖:1.5-2大匙 (砂糖易炒,冰糖更亮,看手邊有啥)
    📌 白胡椒粉: 1/2茶匙

    持續翻炒均勻,讓梅乾菜充分吸收醬色和味道。倒入約500ml的清水或高湯(淹過梅乾菜再多一點點),煮滾後轉小火蓋鍋蓋燜煮約15分鐘,讓梅乾菜更軟嫩入味。試一下味道,應該是鹹中帶甘,如果太鹹加點糖或水,不夠味補點醬油。這鍋底醬汁是整道菜的風味核心,寧可稍微淡一點點,因為蒸完味道會更濃縮!

  3. 組裝扣肉碗: 從冰箱拿出冰透的五花肉,切成厚度約0.7-1公分的肉片(太薄蒸完易散,太厚口感膩)。找一個深一點、適合蒸的碗公(最好是有點深度能堆疊的)。將肉片皮朝下,一片一片整齊地鋪滿碗底和周圍。中間填入炒好的梅乾菜和醬汁,稍微壓實。
  4. 長時間蒸製入味: 在肉碗上緊密地覆蓋一層鋁箔紙(或用小盤子蓋住),防止蒸氣水滴進去稀釋味道。放入電鍋,外鍋加足3杯水(約600ml)。按下開關蒸煮。第一次跳起後,別開蓋! 外鍋再加水2杯(約400ml),繼續蒸第二次。總共大約需要蒸足1.5小時(電鍋火力不同,時間可能微調,但長蒸是軟爛關鍵!)。我偷懶只蒸一次1杯水結果肉不夠爛,失敗!
  5. 倒扣亮相交融: 蒸好後取出,小心燙!稍微放涼5分鐘(讓湯汁穩定一點)。準備一個比肉碗大的漂亮深盤,蓋在碗上。然後… 深吸一口氣,一鼓作氣快速翻轉! 輕輕拿起碗公,完美呈現的梅乾扣肉就在盤中了!超有成就感的一刻! 把碗裡剩餘的醬汁淋回扣肉上,讓光澤更誘人。

噹噹!費時費工但香氣逼人的梅乾扣肉終於完成啦!講究一點的,可以燙幾根青江菜圍邊,顏色更美。不過我個人覺得,配上一大碗熱騰騰的白飯,就是最樸實無華的享受了!


廚房老實人的經驗心法

  • 時間是魔法師: 泡梅乾菜、冰肉、長時間蒸製,這三道時光魔法缺一不可。急不得!週末做最適合。
  • 鹹淡靠經驗: 梅乾菜鹹度差異大,醬油別一次全下!炒梅乾時試味道很重要,記得湯汁會蒸濃縮。寧可偏淡還能救(淋點醬油在蒸好的肉上),太鹹就難挽救了。
  • 肉選好是基礎: 肥瘦勻稱的上五花是王道!過瘦的五花煮出來肯定柴。
  • 虎皮煎炸要小心: 擦乾肉、蓋鍋蓋、穿圍裙!噴油真的很恐怖。
  • 蒸夠久才軟爛: 電鍋兩次水是基本!用蒸籠或爐火蒸也要確保時間足、熱力夠。筷子能輕易穿透肥肉部分才算成功。
  • 倒扣要快狠準: 稍微放涼但還有熱度時最好倒扣。碗和盤子貼緊,一氣呵成!失敗頂多就… 擺盤沒那麼美,味道一樣好。

這道梅乾扣肉做法雖然步驟繁瑣,但蘊含了濃濃的古早情懷和家的溫暖。每次做這道菜,廚房瀰漫的香氣總讓我想起阿嬤忙碌的身影。自己動手做一次,絕對比外面買的更對味,心意滿滿!歡迎大家嘗試這份梅乾扣肉做法,感受這道經典臺灣味的魅力!

Q&A 梅乾扣肉疑難排解

Q1:做好的梅乾扣肉可以放多久?怎麼儲存加熱最好?

A:完全冷卻後,密封好放冰箱冷藏可儲存3-4天。冷凍可放1-2個月(建議分裝每次要吃的份量)。加熱請務必「用蒸的」! 冷藏的放回電鍋,外鍋加半杯到一杯水蒸熱。冷凍的建議先放冷藏解凍一夜再蒸熱。用微波爐容易讓肉變乾硬,口感差很多!蒸熱才能保持軟糯口感。

Q2:我想做素食版的梅乾扣肉,有可能嗎?

A:當然可以!素食版的靈魂在於模仿五花肉的口感。常用的食材是冬瓜大塊的杏鮑菇/猴頭菇。步驟類似:
1. 冬瓜切厚塊(或杏鮑菇縱切大厚片),稍微煎或炸過上色定型。
2. 梅乾菜處理方式不變,炒香調味。
3. 組裝時,用煎/炸過的素食材料取代肉片,一樣皮(煎過那面)朝下鋪碗底,中間放梅乾菜。
4. 蒸的時間可以縮短,約電鍋外鍋1.5-2杯水(或蒸30-40分鐘),主要讓冬瓜入味軟化或菇類吸飽湯汁。素食版本風味不同,但梅乾菜的鹹香下飯依舊迷人!

Q3:按照步驟做了,但成品吃起來還是覺得有點油膩,有沒有辦法改良?

A:傳統梅乾扣肉做法確實比較油潤,這也是它迷人的地方(但也有人怕)。減油膩可以這樣做:
 選肉時: 刻意挑選肥肉比例稍低一點點(但還是要有肥的)的上五花。
 前置處理: 水煮肉的時間可以拉長到30分鐘,幫助溶出更多油脂。煎炸步驟可以省略,改成豬皮朝上放入氣炸鍋,180度炸10-15分鐘逼油並上色(但虎皮效果沒油煎好)。
蒸好後: 倒扣出來,盤底的湯汁先不要全部淋回去。靜置一下讓油浮上來,用湯匙小心地把表面過多的浮油撈掉一部分,再淋回肉上。這樣可以保留風味,減少油膩感。
搭配解膩: 吃的時候一定要搭配大量的白飯,或是旁邊放些清爽的醃漬小黃瓜、涼拌菜,平衡口感。泡杯熱烏龍茶或普洱茶也很解膩!我自己是覺得肥一點才道地啦,偶爾放縱一下嘛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