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in

素食炸物:自製秘訣、人氣食譜與名店地圖全攻略

發佈時間: 更新時間:
素食炸物


老實說,作為一個血液裡流著臺灣小吃魂的吃貨,以前誰跟我說「素食炸物」能比得上鹹酥雞攤那銷魂的滋味,我一定翻個大白眼。炸物嘛,精髓不就是那股肉香?但人啊,真的不能太鐵齒!那次被素食主義的表姊硬拖去延三夜市一家老字號,看著攤位上那金黃酥脆、種類多到眼花的「素食炸物」,我內心滿是懷疑。結果?一口炸得外酥內嫩、香氣逼人的「素鹽酥雞」入口,我的世界觀瞬間崩塌!原來,沒有肉,也能這麼涮嘴、這麼有層次感?從此,我跌進了「素食炸物」的迷人世界,不僅四處踩點嘗鮮,更鑽研起怎麼在家複製那份迷人的酥脆。今天就來跟各位饕客分享我的「素食炸物」心得報告,保證讓你對「素食炸物」徹底改觀!

為什麼臺灣「素食炸物」這麼讓人驚艷?

我得說,臺灣的素食文化真的發展得太厲害了。這些做「素食炸物」的老闆們,絕對是食材魔術師!他們懂得利用各種植物本身的特性,做出完全不輸葷食的口感。想想看,杏鮑菇那厚實多汁的質感,切塊裹粉炸酥,咬下去那個juicy… 哦!還有猴頭菇,處理得當,簡直就是完美的「素花枝圈」替代品,絲絲分明又帶點嚼勁。當然少不了經典的傳統板豆腐,炸到外皮像吹氣球一樣澎起空心,裡面軟嫩得不得了,淋上醬油膏配點泡菜,簡單卻超級滿足!我覺得關鍵在於「新鮮度」和「調味」。食材夠新鮮,炸出來才不會有怪味;調味粉更是各家秘方,五香粉、孜然、椒鹽的比例差一點點,風味就完全不同。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攤位總是大排長龍,大家甘願等,就為了那一口獨特的酥香。

自製「素食炸物」超簡單!必備工具 & 秘訣公開


在家挑戰「素食炸物」,其實沒想像中難!首先,工具要到位

  • 一口夠深的鍋子: 我用的是那種傳統的厚底中華炒鍋,深度夠、蓄熱好,油溫比較穩定。千萬別用小湯鍋,食材一下去油溫馬上掉,炸出來會很油膩!
  • 溫度計!溫度計!溫度計! (超級重要講三次):我以前不信邪,憑感覺看油冒煙或丟粉測試,失敗率超高!不是炸焦就是含油。後來狠下心買了支探針式油溫計,成功率直接飆升到90%。炸「素食炸物」的黃金溫度大概在 160°C – 180°C 之間,視食材大小調整。
  • 撈網 & 瀝油架: 炸好撈起來瀝乾油分很重要,才不會軟掉。我會在瀝油架上鋪一層吸油紙巾(烘焙紙也行)。

再來是決定美味的關鍵技巧

  1. 食材處理是靈魂: 菇類一定要擠乾水分(用廚房紙巾壓乾),尤其是杏鮑菇!水分太多炸的時候會噴油又不容易酥。豆腐也建議先冷凍再解凍,擠出水分,組織會變得更紮實耐炸,形成完美的空心。
  2. 粉漿/裹粉的魔法: 「素食炸物」要酥脆,裹粉是關鍵!我試過無數種組合,發現分成兩種做法效果最好:
    • 濕炸法 (掛糊): 適合想要厚厚脆皮、像日式天婦羅效果的食材,如茄子、青椒、地瓜片。我的黃金比例是:低筋麵粉 6 : 太白粉 3 : 玉米粉 1。粉類先混合好,再慢慢加入冰水調成濃稠但會流動的麵糊(像優格狀)。記得加一點點油(沙拉油就好)進去,炸出來更酥亮!冰水是重點,能讓麵糊產生筋性較少,更脆。
    • 乾炸法 (拍粉): 適合本身有水分、想要酥皮薄而緊貼的食材,如各種菇類、冷凍過的豆腐塊。直接將處理好的食材,先薄薄沾一層乾的低筋麵粉(幫助後續麵糊吸附),再沾濕麵糊,最後裹上一層粗粒的地瓜粉(這是臺式酥脆的靈魂!),稍微用手壓實,靜置反潮1-2分鐘再下鍋。
  3. 油溫掌控定生死: 油溫不夠,食材會吸油變軟爛;油溫太高,外皮焦了裡面還沒熟。用溫度計確認油溫達標再下鍋。食材一次別放太多,會讓油溫驟降。炸到金黃定型後先撈起,把油溫拉高到約190°C再快速回炸30秒逼油,這是讓「素食炸物」持久酥脆的秘技!
  4. 調味時機: 起鍋瀝油後,趁熱!馬上!撒上調味粉!熱度能讓香料粉的香氣瞬間爆發出來。我習慣用混合好的綜合椒鹽粉(自己調或買現成的),有時想吃重口味就再加點辣椒粉。

人氣「素食炸物」食譜大公開!在家輕鬆做


素鹽酥雞(杏鮑菇版)

  • 食材:
    • 新鮮杏鮑菇 3-4 根 (選粗壯肥美的)
    • 低筋麵粉 適量 (拍粉用)
    • 冰水 適量
    • 地瓜粉 1 碗 (裹粉用)
    • 五香粉 1 小匙
    • 白胡椒粉 1 小匙
    • 鹽 半小匙
    • 醬油 1 小匙
    • 糖 半小匙
    • 蒜泥 1 大匙 (靈魂!)
    • 香油 少許
  • 做法: 杏鮑菇洗淨,用手撕成不規則小塊 (比用刀切更有口感!),盡量大小一致。用廚房紙巾徹底壓乾水分,一定要乾!放入碗中,加入五香粉、白胡椒粉、鹽、糖、醬油、蒜泥、香油,馬殺雞般地抓勻,醃漬至少20分鐘 (更入味)。醃好的杏鮑菇塊先薄薄沾一層乾低筋麵粉。沾取濕麵糊 (濕炸法那種濃稠冰麵糊),讓麵糊均勻包裹。再放入地瓜粉中滾滿,用手輕輕壓實,靜置約2分鐘反潮。油鍋加熱至170°C,分批下鍋炸約3-4分鐘,炸至金黃酥脆且漂浮起來即可撈出瀝油。開大火讓油溫升至190°C,將所有炸好的杏鮑菇回炸30秒逼油。瀝乾油後,趁熱撒上大量椒鹽粉,九層塔葉擦乾丟入油鍋快炸3秒撈出拌入。完成!那個口感,外面酥到掉渣,裡面多汁到像在吃肉,蒜香超開胃!保證一吃上癮的「素食炸物」代表作。

酥炸空心豆腐

  • 食材:
    • 傳統板豆腐 1 大塊 (一定要選質地紮實的)
    • 鹽 少許
    • 地瓜粉 適量
  • 做法: 板豆腐從盒中取出,整塊放入冷凍庫冰至少8小時 (最好隔夜),讓它完全結冰。要炸之前取出,放在室溫下或冷藏自然解凍 (千萬不要泡水!)。解凍完全的豆腐會呈現淡黃色,組織充滿孔洞。將豆腐放在砧板上,輕輕擠壓出大部分水分 (力道要輕,才不會把豆腐擠爛)。切成約 3 公分見方的塊狀。在豆腐塊表面輕輕抹上薄薄一層鹽 (幫助脫水入味)。將豆腐塊均勻地裹上粗粒地瓜粉 (不用沾濕,乾裹即可),裹好後靜置約5分鐘讓粉反潮吸附。油鍋加熱至160°C,小心放入豆腐塊 (一次別放太多),中小火慢炸約5-8分鐘。你會看到豆腐塊慢慢膨脹變大、浮起,且表面呈現漂亮的金黃色。用筷子或夾子輕輕敲豆腐表面,聽到清脆的「空空」聲,表示裡面也炸透了、形成空心。撈起瀝乾油分。搭上醬油膏+臺灣甜辣醬+一點點香菜,或是配臺式泡菜,經典不敗!這道看似簡單的「素食炸物」,空心酥皮和嫩豆腐心的對比真的太絕了。


椒鹽脆皮炸香菇

  • 食材:
    • 新鮮大朵香菇 (或杏香菇) 10-12朵
    • 低筋麵粉 適量
    • 冰水 適量
    • 地瓜粉 1 碗
    • 椒鹽粉 適量 (最後調味用)
    • 辣椒粉 (可選)
  • 做法: 香菇去蒂 (蒂別丟!留著煮湯超鮮),用濕布或軟刷清潔表面即可,避免浸泡吸太多水。用廚房紙巾徹底擦乾表面和傘褶內的水分,這步驟超級重要!香菇內側傘褶處輕輕拍上一層薄薄的乾低筋麵粉 (幫助麵糊附著)。沾取濕麵糊,讓麵糊均勻包裹整朵香菇,特別是傘褶處。再放入地瓜粉中,仔細地讓每朵香菇都裹上厚厚一層地瓜粉,特別是傘褶要撥開來沾粉,用手輕輕按壓讓粉黏牢。靜置約5分鐘反潮。油鍋加熱至160°C,香菇傘褶面朝下先下鍋 (定型好看),中小火炸約4-5分鐘。翻面再炸至整體金黃酥脆即可撈起瀝油。開大火讓油溫升至190°C,快速回炸30秒逼出多餘油分。瀝乾油後,立刻撒上椒鹽粉和一點點辣椒粉 (怕辣可省略)。這款「素食炸物」咬下去,外殼喀滋作響,裡面的香菇肉厚實Q彈,鮮味濃鬱帶著椒鹽香,冷掉吃還是很脆!絕對是下酒或是追劇的好夥伴。

全臺必吃「素食炸物」名店地圖

臺北:延三夜市「無名素食鹽酥G」地址: 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三段(靠近保安街口,晚上才出攤)。這家就是我踏入素食炸物坑的起點!老闆炸功超強,火候掌控一流。必點素鹽酥雞(猴頭菇)、炸四季豆、炸芋粿巧。他們家的調味粉很特別,帶點中藥香氣,吃不膩。缺點是人超多要排隊,而且動作不快,趕時間不適合。
臺中:大甲「康家阿媽ㄟ粉腸」素食攤地址: 臺中市大甲區蔣公路133號前(鎮瀾宮旁夜市內)。別被店名騙了,他們的「素食炸物」才是隱藏版王者!炸杏鮑菇切得豪邁大塊,裹粉薄脆,咬下去噴汁,椒鹽口味超經典。還有炸素蚵嗲也是一絕,裡面是滿滿的韭菜和素料,外酥內香!在地人下午茶首選。
高雄:三民市場「素食鹽酥G」地址: 高雄市三民區三民街126號(三民市場內)。市場裡的老字號,選擇多到眼花撩亂!除了基本款,還有炸素花枝丸、炸素甜不辣、炸素米血、蘿蔔糕… 應有盡有。他們的特色是提供五種以上的特調沾醬(泰式酸辣、蜂蜜芥末、塔塔醬等),讓你的「素食炸物」吃法更多元。價格實在,份量足。
名店特色PK 招牌必點 獨家特色 個人評價
延三無名 素鹽酥雞(猴頭菇)、四季豆、芋粿巧 秘製中藥風味調味粉、火候精準 ⭐️⭐️⭐️⭐️⭐️ (超經典,但真的要等)
大甲康家 炸杏鮑菇、素蚵嗲 份量豪邁、菇汁爆多、古早味 ⭐️⭐️⭐️⭐️ (杏鮑菇真的厲害)
三民市場 品項超多、素花枝丸、甜不辣 多種特調沾醬、選擇豐富 ⭐️⭐️⭐️⭐️ (醬料控會愛,適合聚餐)

「素食炸物」常見Q & A

  • Q:自己做「素食炸物」總是軟趴趴不酥脆,問題出在哪?
    A: 最常見三大殺手:食材沒瀝乾水分(特別是菇類)、油溫不夠或降太快(一次下太多食材)、少了回炸逼油步驟。務必壓乾水分、控制每次下鍋量、炸好後拉高油溫快速回炸30秒。裹粉時用粗粒地瓜粉並確實壓實反潮也很關鍵。
  • Q:想減少油炸的負擔,「素食炸物」能用氣炸鍋做嗎?效果如何?
    A: 當然可以!氣炸鍋是現代人好幫手。但老實說,口感跟油炸還是有差。氣炸的「素食炸物」外皮會比較乾硬一點點,少了油炸那種極致的酥鬆感,內部也比較容易偏乾。我的經驗是:裹粉要薄一點(濕炸法麵糊調稀一點,或乾脆只用薄薄一層地瓜粉)、食材表面噴或刷一層油、氣炸過程中多拿出來翻面或噴點油(約2-3次)、最後幾分鐘用稍高溫度逼出油分。雖然無法100%複製油炸,但作為較低負擔的替代方案,解饞還是不錯的。
  • Q:市售冷凍「素食炸物」(畫素鹹酥雞塊、素花枝圈) 值得買嗎?哪幾款比較推薦?
    A: 冷凍庫備幾包真的很方便!品質差異很大。我踩過雷(粉厚沒味道、口感像橡皮),也挖到寶。目前回購率高的有:「松珍生技」的素小鹽酥G (猴菇條) – 口感紮實有嚼勁,調味接近夜市口味;「三本鮮菇」的酥炸鮮菇塊 (杏鮑菇) – 真材實料,咬得到整塊杏鮑菇,多汁;「齊善」的素花枝圈 – 味道模擬度頗高,口感彈牙。挑選時注意成分表,盡量選原型食材成分高、新增物少的品牌。冷凍「素食炸物」記得不要解凍,直接從冷凍狀態下鍋炸或氣炸,才能鎖住水分維持口感。
寫到這邊,我的肚子已經咕嚕咕嚕叫了,滿腦子都是金黃酥脆的「素食炸物」! 回想當初那個嗤之以鼻的自己,現在卻能如數家珍地分享各家特色和做法,連自己都覺得好笑。臺灣的素食料理真的充滿創意和生命力,把看似平凡的植物食材,轉化成讓人吮指回味的酥脆驚喜。下次經過鹹酥雞攤,別忘了問問老闆有沒有隱藏的「素食炸物」選項;或者,乾脆挽起袖子,照著上面的食譜試做看看吧!記得,控制油溫、瀝乾水分、大膽調味,你也能在家複製那份讓人停不下來的罪惡幸福感。誰說素食不能很邪惡、很涮嘴?這一盤盤「素食炸物」,就是最強而有力的反駁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